沧州市 [切换站点]
官方站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布草头条  >  行业  >  新棉上市 “热出圈”,纺织旺季却 “掉链子”!棉价承压前行引市场焦虑
新棉上市 “热出圈”,纺织旺季却 “掉链子”!棉价承压前行引市场焦虑
5 天前   浏览:4984   来源:中布联

国内棉花市场正处关键节点。随着2025/26年度新棉采收季临近,市场关注点全面转向供应端。新疆主要棉区预计9月中旬开始开秤收购,今年籽棉开秤价将成为决定新棉整体成本和未来棉价走势的核心锚点。尽管新棉丰产预期明确,但下游纺织市场需求恢复缓慢。终端消费疲软、订单不足等问题持续制约纺企开机率,棉花工业库存虽处低位,但补库意愿谨慎。


▎新疆新棉:开秤价成市场风向标


随着新年度棉花收获季临近,国内棉市焦点正从需求端转向供应端。当前新疆等主要棉区籽棉采摘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预计9月中旬将陆续开秤收购。行业机构预估,2025年度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与单产整体保持稳定。新疆棉区天气整体利于棉花生长,未出现大规模灾害性天气,预计总产量将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随着收获期临近,新棉的产量和质量情况将逐步清晰,市场供应趋于明朗。然而,下游纺织市场需求恢复仍显缓慢,终端消费疲软、订单不足等问题持续制约纺企开机率。


今年以来,化肥、农药、人工等棉花种植成本普遍上行,棉农对籽棉售价心理预期较高。低价开秤可能影响交售积极性。当前郑棉主力合约在14000元/吨宽幅震荡,为现货提供重要参考。若开秤价显著高于或低于期货价格,可能引发套保或投机行为,加剧市场波动。收购主体博弈也在加剧。近年来,轧花厂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尤其在籽棉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可能出现抢收局面,推高开秤价。


▎下游疲软:纺织业复苏不平衡


尽管已是传统“金九银十”旺季,纺织市场复苏仍呈不平衡态势。8月下旬以来,国内棉纱市场逐步走出淡季,产销节奏有所加快,呈现温和复苏迹象。从区域表现来看,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纺织企业反馈不一。C21S-40S常规纱线成交活跃度明显高于六、七月,沿海地区织布厂及棉纱贸易商采购意愿增强。但整体而言,旺季订单整体未达预期。以涤棉纱、色纺纱和针织纱为主的中小企业开机率回升有限,市场复苏仍呈不平衡态势。


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演变。新疆凭借产能规模、成本控制及质量稳定等优势,逐步主导C40S及以下纱线的定价话语权。面对竞争压力,内地纺企自2025年起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转向差异化、高附加值纱线领域,包括混纺纱、高支气流纺、新型纤维纱和色纺纱等。由于目标市场容量有限且需求分散,叠加大型企业渠道优势稳固,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问题依然突出。


▎价格困境:成本高企,利润微薄


尽管郑棉主力合约回落至13885元/吨,现货皮棉价格跟随下跌150-250元/吨,但棉纱报价整体保持稳定。这主要由于企业仍使用高价原料库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C40S及以下品种大多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让利空间有限。根据行业惯例,棉花价格波动在500元/吨范围内通常不调整纱价。样本纱厂即期纺纱利润在-800元/吨附近,处于往年同期偏低水平。亏损经营带来纱价走低,虽能小幅提振纺织需求,但下游低价补库行为并不活跃。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与关税影响


国际棉价维持偏弱震荡态势,需求仍呈低迷态势。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至50%关税,导致印度纺织厂大面积停产、客户暂停下单。中美贸易关系同样影响中国市场。中美延长90天关税暂缓期后,部分外贸企业订单未出现明显复苏,对实际出口提振作用仍有待观察。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许多出口企业不敢使用新疆棉产品,进一步制约了中国棉纺织品的出口能力。


为刺激内需,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其中部分涉及服饰鞋帽、家饰家纺等品类,旨在对冲暑期消费回落周期、激发金秋消费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就2025年棉花滑准税加工贸易配额申领发布公告,为保障纺织企业用棉需要,2025年棉花进口滑准税加工贸易配额总量为20万吨,实行凭合同申领的方式发放。这些政策举措对棉纺织品的消费预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内需消费尚未完全释放,仍有向上的空间。


未来产业链破局更多聚焦在下游,实实在在的消费提振才是产业链的“破冰之刃”。从供应端来看,受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支撑,国内新季植棉意向积极,新季棉花仍有丰产预期,对棉价形成压力。需求端仍有待国内消费补贴扩大后得以惠及,由此才能推动终端消费增加,带来下游至上游的产业链利润提升。

资料来源:全球纺织网


头条号
中布联
介绍
中布联·布草网
推荐头条